主页 > imToken钱包 > [imTokenTeam]传教士看晚清立宪

[imTokenTeam]传教士看晚清立宪

管理员 imToken钱包 2023年03月15日
  受到新思潮影响的帝国民众在生活中和精神上都发生了很多变化。民心思变,接受了西方知识却只是一知半解的年轻人容易被鼓动且不善服从。中央政府因此而显得愈加羸弱,革命的绝佳时机已经到来。


  大清王朝此时的另一个巨大损失是1909年10月4日老牌军机大臣张之洞的去世。他去世的那一天对中国而言是极为黯淡的一日。
  国会在1910年10月3日召开的首次会议,再次证明了它无法体现国家的新思想。可是仍然令人惊讶的是,许多国会议员打破了当时的限制,发起了争取国会独立和权力的抗议,虽然这些言行都相当浅薄,这些天真的议员以为自己享有美国国会议员的待遇。考虑到环境因素,这个在专制政府眼皮底下召开的国会还算相对成功,毕竟它表现出了一种独立性,因为原先在清朝皇室秘密监控下的官员聚会也是几乎不可能的。清朝政府最初的计划是在1915年召集国会。立宪派希望能将时间提前,反对党表示了激烈的反对,要求“推迟时间”。最后,由于国会和省议会态度坚决,政府最终被迫妥协,颁布法令将立宪改革时间提前至1913年。
  光绪死得太巧
  病势沉重的“足疾”
  清政府仓促间赋予了袁世凯最高权力。袁世凯重新回到北京,成为北方的实际领导。中国中部的革命者在12月建立了共和国,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2月12 日,三条内容相似的诏令宣告清朝皇帝退位,逊帝被默许留在共和国境内,他无条件地接受袁世凯提出的所有要求,同时命令总督和各省行政长官效忠新政权。
  载沣摆出一副悲天悯人的姿态,宣称袁世凯这位重要而且尊贵的官员为了国家积劳成疾,一直受到日益严重的腿部关节炎的困扰,出于常人的同情心和人道主义精神,朝廷让他卸下繁重的国务负担,安心养好他那病势沉重的“足疾”。身体健康的袁世凯,就这样回到了顺德府附近的私宅,安静地过起了平民的生活。
  清朝政权崩溃如此之快,表明满族统治的基础已经腐朽,中国人民正为自身的尊严和秩序而斗争。在如此辽阔的国家,能将革命进行得如此之快、如此和平,这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四川革命爆发的5个月里,以及汉口光复的3个月时间内,18个省中有15个进行了革命。起义胜利的浪潮席卷整个长江流域。傲慢的大清皇帝以天子之名统治了将近300年的“天朝上国”已经灭亡;袁世凯这个曾被满族人罢官的汉人掌握了权力,成为中华民国的大总统。
  国会在北京再次召开,并立即采取了一种积极进攻的态度。100名满清勋贵被另外的100名议员胁迫得不敢张嘴说话,即便是他们当中的温和派在试图发言时也因被大肆嘲弄而选择了闭嘴。于是,在一次会议中,国会就确立了宪法的19个基本原则,比1907年宣布的立宪计划迈出了一大步。这些基本原则仅给君主留下了毫无实质意义的权力,使人民成为了国家的真正主人,虽然他们要处于严格的有限立宪政府管理之下。11月3日,载沣发布诏令接受十九条基本原则,并表示他 “将专门用一天时间前往太庙向清朝列祖列宗宣告,并向全国张贴皇榜公布宪法”。
  立宪运动随即汹涌而至。1909年10月14日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拥有21名成员的中国第一个省级议会成立。国内多家报纸都用大量篇幅进行了报道,有两家报纸还在头版用大红字来庆祝此事。很多省会城市建立起了雄伟的建筑,用作将来议会的办公地点,有一些则建在旧时科举考试考棚的废墟上。
  他是一个儒家的信徒,但是他在学术上却是宽容的。1898年,他邀请长老会牧师赫伯特•E•豪斯博士担任长子袁克定的家庭教师,1900年又邀请长老会牧师、滕州教会学校校长华生•M•海伊斯博士担任他所建立的济南府文学院院长。1906年他到保定府视察期间,发现当地充满着对土地爷的迷信,当地土地庙的香火很旺盛,而土地庙的庙祝们却向他报告了许多有关当地死亡人数的情况。于是袁世凯命令把当地所有的土地庙改成警察局,同时下令把土地庙里的所有神像集中起来统统扔到河里。数千名中国人站在河岸上,他们把神像沉塘当做一件笑话看,他们有人甚至还在说:“看哪!神仙们在洗澡呢!”
  新官上任三把火,载沣上任的第一把火就是罢黜首席军机大臣袁世凯。在这个争议四起的时期,袁世凯这位最适合为政府出谋划策的政治家被罢官了,他的继任者就是在1906年率领中国代表团访问美国、见多识广的端方。端方是怀有开明思想的满人,这就意味着其仕途将走得更加平稳,很多人寄望于他的领导。然而端方却在 1909年10月辞职,这使得所有对中国怀有真诚的朋友对大清王朝的未来感到担忧。表面上看,端方辞职的原因,是他允许下属去拍摄慈禧出殡的全过程,并在慈禧陵墓附近的大树上架起了电线。其实,他辞职的主要压力还是来自宫内的敌人。皇帝的家眷与太监串通一气,侮辱国家官员,这样的政府还有什么希望呢?
  这种面子情结实在太可笑,载沣的罪己诏让痛苦和滑稽在其中混为一体。
  革命时机已然成熟,一系列的起义事件让革命的到来不可避免。可怕的征兆接踵而至,惶惶不安的摄政王发布公告,可怜兮兮地承诺他将答应实施所有能平息民愤的条件。
  无论国会有多少缺陷,但它的精神影响力却是巨大的。代议制政府存在的基础是获得了一定范围内的民众的认可,而之前中国人认可的都是专制的皇帝和地方督抚。过去,由于地方自治的传统,士绅们只能在各自的生活区域内发表影响政府的言论,而现在他们已经可以对国家和省级事务发表意见,虽然政府不一定尊重他们的意见。代议制政府的原则一旦确立,就绝对无法取缔,无论它在具体实践中要遭受多长时间的限制。
  然而,这些议员的素质却是千差万别。我们本来就不应该期望,君主制下的民主会因团结和智慧展现出什么特色。因为有些议员的行为根本毫无价值。不过,也有些议员表示他们会严肃对待这份工作,个别议员甚至表现出了自己的能力和勇气。他们对国家事务大胆建言,自由主动地为中央政府提供建议。中央政府对这样的建议虽然表示欢迎,但却不给予重视。地方政府的领袖们很愤怒,因为他们的意见不获中央政府重视,清朝中央和地方之间的矛盾因此日益加深。
  《辛亥革命》由阿瑟•布朗博士(1856-1963)著,1912年3月在美国出版,阿瑟•布朗是美国来华传教士,他在1901-1902年、1909年来到中国,进行社会调查和传教活动,在此期间他共写下了17本日记。他与中国的许多政要,包括袁世凯关系密切。作为同情中国革命、热爱中国文化的美国人,他描述了他亲眼见到的中国与中国人,作为革命派与保守派之外的第三方叙述者,他的见证提供了另外一个维度,让国人在一个世纪之后重新审视这段历史成为可能。
  国会的自由程度要比省级议会低得多。国会议员并非都由选举产生,其200名成员中有100人实际上是由省议会提名而来的。在美国,统治阶级为了让“安全”的人当选为“老板”而控制参议员选举,同样,这个国会里剩下的100人也是由帝国政府推选的,包括满族皇室、贵族和富商、官员,都是值得朝廷“信赖”的对象。
  官方体制正在进行改革,组织内阁的目的是建立负责任的政府以及指导宪政的准备过程—皇太后和皇上很清楚现在国家正处于关键时刻,因此命令引进宪政,将实施宪政作为让国家强大的唯一方法。皇帝陛下对此极为关注。他很留意人们的呼声,因此缩短了建立立宪政府的时间。这一改变需要政府做出极大努力。
  “朕命将其斩立决”
  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辛亥革命
  政策“来得太迟”
  由于袁世凯一直都是以革新著称的官僚,光绪皇帝曾秘密召见了他,并希望他能够支持自己的改革政策。皇帝认为大权在握的直隶总督荣禄是维新的最大障碍,所以他授予了袁世凯一个高级军职,命令他马上前往天津,率领军队去治荣禄的死罪,然后让他的先头部队开进北京,囚禁慈禧太后。袁世凯毕恭毕敬地接受了皇帝的密旨,火速前往天津,但是与荣禄私交甚笃的袁世凯并没有砍掉荣禄的脑袋,而是向对方坦陈了一切,给了荣禄翻盘的机会。荣禄乘坐专列火速入京,面见慈禧太后,向慈禧太后和盘托出了光绪皇帝的计划。慈禧太后立即显现出自己特有的行事风格:她把皇宫围得水泄不通,命令亲信部队取代了皇帝的卫队;第二天一早,她便逮捕了皇帝,将其关到了瀛台,直至他1908年去世。在他去世的前夜,光绪皇帝痛苦地写下这样一道密旨:“朕被囚十年,受尽煎熬,袁世凯须负全责——待时机成熟,朕命将其斩立决。”
  埋藏炸药的导火线被发现得越来越多,政府的恐慌也越来越明显。1911年5月8日,清朝政府颁布法令废除由五名军机大臣组成的军机处,成立由庆亲王奕劻和十个行政部门首脑组成的立宪内阁。奕劻在这个夏天颁发了一项因“迟到”而传为笑柄的政策,这份出名的政策文件包括如下内容:
  1911年11月6日,载沣迫于局势辞职。其三年的摄政统治以炫耀和显赫开始,以屈辱和毁灭结束。其实起义造成的困境并非全是他的过错。他只是恰好在长期酝酿的革命风暴爆发时掌权,却没有足够的能力和智慧,去成功消弭这场风暴。
  新寡的皇后成为了新任皇太后,她干扰了载沣的领导力,她不仅没有帮到小叔子,反而起到了消极作用。这个心胸狭隘的女人对于自己部族的敌人怀有刻骨仇恨。而载沣所做的,也不是在安抚汉人日益高涨的不满情绪,反而激化了这种不满,本应在国家事务中拥有更多发言权的汉人仍然没有太多发言机会。载沣忙着把权力集中到满人手中,他公然任命亲戚朋友担任陆海军及国内事务的最高职位,而这些亲戚朋友有相当一部分缺乏管控能力,性格贪婪、作风腐败。

  1908 年11月14、15日,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相继离世。这使得革命更加迫在眉睫。光绪皇帝只不过是一个丧失自由的傀儡,装点大清帝国门面的工具,但慈禧太后却是一个有着钢铁般的意志以及非凡手腕的强力统治者。1900年,眼看京城被八国联军占领,她意识到:中国长期以来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已经走到穷途末路。于是某些改革措施在她的允许下得以推行,这使她的国民吃惊不小,因为在1898年那位年轻的进步的皇帝正是因为鼓励这些改革而受到她的惩罚。慈禧太后究竟想把改革推行到何种程度一直是公众热议的问题;但无论如何,她意识到已经不能采取镇压的手段来对付改革派,所以她因势利导,站出来领导改革。因此她的死给大清王朝的未来带来了极大的不安定因素。进步势力和保守势力,究竟哪一派会在政府中占据主导地位呢?
  阿瑟·布朗

  孤立于世终将被全面交往所取代,我们的保守政策也应由进步政策所替代。我国的财政、内政、教育、工业、交通、司法、国防、从属国事务、国际事务和其他事务都须改革,所有领域都不应落下。

本文网络收集整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vsezhalan.org.cn/imTokenc/1932.html